文章
作品
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张锳的朋友圈与其经世致用理念的养成(上)
张锳的朋友圈与其经世致用理念的养成(上)
张锳的朋友圈里,又有多位经世致用思想的倡导、推崇和实践者,甚至是他的直接领导和顶头上司,从而使他最终成为一位忠实并卓有成效的经世致用思想的践行者。
张瓒和张鸿藻——安龙历史上的两位标志性举人
张瓒和张鸿藻——安龙历史上的两位标志性举人
安龙建城已有六百多年,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城内古迹众多,古街巷中沉淀了不少才子佳士的动人故事,弥漫着厚重的人文气息。这里要说的,是安龙第一个举人和最后一个举人。
师者如斯
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武昌胡林翼祠凭吊时写了一组感怀诗。这是其中的一首。“二老”就是张之洞少年时期的两位老师胡林翼、韩超。“敢云驽钝能为役,差幸心源早得师。”既殷殷表达了对两位老师的感激感恩,又切切流露出自己早年得师的幸庆幸运。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一生遇到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张之洞在少年启蒙求知的关键时期,能够得到德高望重、真才实学的老师们教诲指导,是其人生莫大的庆幸。
从“知府添灯油”到“加油文化”形成
从“知府添灯油”到“加油文化”形成
“加油”是黔学贡献的中国化语词,是一种积极向上、鼓劲支持的话语表达,源于张瑛任兴义府知府期间为学子“添灯加油”的历史典故。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黔西南州将“知府添灯油”这个历史典故经过上百年时间沉淀后演化而成的文化现象概括为“加油文化”。传承“加油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需,谱写现代化篇章的关键之举。
张之洞与贵州
张之洞与贵州
咸丰二年(1852)中顺天乡试第一名(解元),同治二年(1863)癸亥恩科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署理)、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逝世后赠太子太保,谥文襄。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任上扶持创办大量新式工厂和新式教育,奠定中国民族工业和近代教育基础;编练新军,推动军队近代化;所著《劝学篇》是晚清官员必读文章,其中所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洋务运动核心人物;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施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基础。著作编为《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全集》等。
品读安龙
品读安龙
安龙是座小城,面积不大,站在天榜山上即可饱览全貌。但它却又是一座难以轻易读懂的县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就像一处古遗址,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层,需要一层层剥去浮土,细心去发现。
北大历史系研究员刘晨:“加油文化”的时代之问与大道之行
北大历史系研究员刘晨:“加油文化”的时代之问与大道之行
1234567891011 21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团体会员及直属单位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办龙顺社区杨柳街4号
电话:0859-5213612
传真:0859-5213612
工作邮箱:529240925@qq.com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2021 安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3406号-1   备案号20010302001205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