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作品
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新作 > 文章内容
和那群折翼天使的故事
2022-11-11 22:28:58 3797浏览 作者:安龙县特殊教育学校 刘 艇 责任编辑:晴雪
审核:李立靖
分类
文学新作


每一个故事,都有特定的人物、事件与地点,也都有着一个既定的情感和主题。人生聚散皆是缘,缘起时,我们就此相遇。

2014年秋天,因组织信任,我受命负责筹建安龙县特殊教育学校,在那段艰辛而美好的时光里,在特校新建的校园里,生活悄无声息地记录下我们和那群特殊孩子的成长点滴,也记录下这群折翼的天使与我们之间那一个又一个平凡真挚的故事。

故事从我与来到特校的第一批90后老师相遇开始,岁月不居,时光如昨,我仍然记得最初遇见时他们身上带着的那股初出校园的纯真和骄傲,他们有理想、有信念、有热忱、有情怀,为了折翼的天使们也能感受到教育的真谛,也能享受美好的生活,我们从天南海北相聚在荷都安龙,相聚在安龙县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草创,事务繁杂,年轻的老师们,从不埋怨,从不懈怠,每天的校园里都是他们奔波于教室、食堂、寝室之间忙碌的身影。特殊教育学校,大部分学生不仅有智力障碍,还伴有脑瘫、肢体残缺和语言障碍等多重残疾,但是这些缺陷并不能阻挡我们与他们之间真情的传递。在学校的每一天,老师们不仅要开展教学,还要给刚入学的新生喂饭,为大小便失禁的学生清洗,为午睡后的孩子穿衣梳头,桩桩件件,不一而足。他们每天值班必须早、中、晚查房,天气冷了要为孩子们添衣加被,孩子生病了不管多晚都必定要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医院,而这些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部分。

  因为感动,所以深刻。那年冬天,一名叫做杨某某的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孩子,由于突然置身陌生的环境,加上无法用语言正常表达,在上课时内急却没能及时前往卫生间,忽然就将大便拉在了裤裆里。正在上课的黄雁老师发现后,毫不犹豫,立即将他带到宿舍,打来热水为他清洗,体贴细致,没有埋怨。我听闻此事,眼眶瞬间湿润。年轻的她还未结婚却已然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给予了他一份无私的爱。

作为特教教师,因为学生特殊,自理能力欠缺,我们常常要十遍、二十遍的重复教他们洗脸、刷牙、上厕所,还要帮助脑瘫孩子擦口水,帮他们洗澡换衣。语言训练课上,我们要千百次的示范发音口型,常常声音嘶哑,喉咙肿痛,而最后他们却可能仍然连一个“啊”音都不会发出;生活语文课上,我们要手把手的教会他们画一个短横;感统课上,我们要扶着孩子反复训练跪走、蹲走、直线走、向后爬。虽然几多重复,诸多付出,似乎徒劳,令人疲惫,但每当看到他们取得一点点细微的进步,都足以让我们喜悦兴奋很久很久。

随着时间推移,新的故事不断在书写。特校里的这群90后教师们也不得不面临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而他们大多来自外地,结婚安家都在自己的家乡,因为距离遥远,平均每月才能见到家人一次。妻子怀孕了,不能陪伴在左右;孩子出生了,也不能时常看护身旁。记得2017年,因为参与脱贫攻坚,作为教育保障中的特殊教育项目工作组,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中去贡献特教的力量以补足特殊教育短板,保障全县每一个适龄孩子享受受教育的权力。为了掌握精准、全面的数据,为了帮助普通学校教师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我们特校全体教师利用每月调休时间,自发开展进村入户的全县大走访和教学评估工作。同时,我们还走进普通中小学指导随班就读,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因此,家在外地的老师们每月与家人仅有的一次团聚不得不化作泡影。在一次去往龙山走访的途中,曹福江老师接到远在印江县的妻子打来的微信电话,快两岁大的孩子因为许久没见到自己的父亲,在视频里都不会叫爸爸了。多年来,我们见证了学生的点滴成长,却错过了自己孩子的成长,迅速长大的宝宝几乎不能记起自己爸爸的模样,彼时曹老师的内心感受,我们难以想象。而特校的老师们为了准确掌握每一名特殊孩子的家庭情况,依旧穿梭于大山里的村寨之间,从不退缩,从未放弃。他们用真心和真诚肩负这份爱的事业,他们用辛勤和无私,为这群折翼的天使筑下梦的港湾。

从事特殊教育,针对一部分因残疾不能正常到校学习而又有一定学习能力的适龄孩子,我们坚持为他们送教上门。这项工作从2016年启动,至今已近五年,在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中,也留下许多值得铭刻的回忆。

安龙县地辖十余个乡镇、街道,而这些特殊的孩子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有时山路崎岖,驾车往返需要几个小时,再加路况不熟,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了。早上出门,晚上还没能回家,有时忙于赶路,都顾不上吃饭。

2017年12月的一次送教上门,我与王丽娟、令狐利钦老师驱车前往一位孩子家,行至半路,因为天气寒冷,路面结冰,路陡弯急,无法行车,而离那名孩子家却还有五公里路,我们只好将车停在路旁,徒步前往。当送教工作结束返回时,夜幕已经低垂。夜里寒风呼啸,让人止不住的颤抖,于是大家急步往车里赶,因为走的太急,一不小心,王丽娟老师扭伤了脚,我们只能搀扶着她迎着凛冽的朔风,瑟缩前行,那一段路变得似乎好长好长……当我们终于回到城里,已是深夜,饥肠辘辘的我们赶紧跑到一家小吃摊点了炒饭当作晚餐,也许是老板的手艺特别好,那碗炒饭我们吃起来特别香甜,特别可口。

2019年的教师节,我轮值夜班,由于工作还未完成,我就在办公室继续整理材料。突然,门外响起敲门声,这么晚,是哪位老师忘了东西?开门一看,原来是一名叫金某某的小女孩。她因为脑瘫,肌张力大,行走时难以协调,手部的精细动作对她而言更是无法掌控。只见她很费力的走到我的面前,伸出颤颤巍巍的手来,递给我一张小纸条,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到:“刘校长,节日快乐!”霎时间,一股热流涌上心头,一种暖心的喜悦和欣慰包裹了我。我望着她,轻轻的说:“谢谢你!”

当我摩挲着卡片上那些歪歪斜斜的字迹,默读着那些结构不完整的祝福语时,我觉得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幸福莫过于此!其实,孩子们一直都在坚持,不断的努力着,不断的超越着。我们以心相待,他们也会心怀感恩。

时光如飞,八载岁月,匆匆逝去。刚进特校的小毛孩,现在已经长大。不知不觉间,忽然发现那个孩子会叫老师了,那个孩子会自己洗手了,那个孩子会帮助别人了。这一切在常人看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却是我们与孩子们共同努力多年的结果。我们的教育生涯也许永远不可能体会到桃李满园的芬芳,但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重复着的天天月月,岁岁年年,与孩子们一路偕行,教会他们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打开紧闭的心门,我们就能获得一份份简单纯粹的幸福和快乐。

2014年至今,安龙特校共培养了167名学生,目前在校100人,已毕业67人。2020年开始,特校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其中就读高一年级的有贵阳盲聋哑学校1人;2021年就读贵州特殊教育职业学院3人,安龙职校1人,兴仁职校1人,贵阳某职业技术学校攻读幼师1名;2022年毕业生中有3名被贵州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录取,1名被昆明市台湘科技技术学校录取,在贵阳聋哑学校高中就读1,贵阳聋哑学校中职1人,累计就读上一级学校13人。

常说爱是教育的真谛,爱的力量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特殊教育就是这样一份将点滴小事从不可能变成可能,不断地创造奇迹的事业。为了这群特殊的孩子能自理、自立;为了给孩子们的家庭送去希望;为了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在这条路上,我们将继续前行,用这份执着将我们与这群折翼天使的故事继续书写,直至生命的尽头!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团体会员及直属单位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办龙顺社区杨柳街4号
电话:0859-5213612
传真:0859-5213612
工作邮箱:529240925@qq.com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2021 安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3406号-1   备案号20010302001205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