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作品
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新作 > 文章内容
北大街旧忆
2022-04-20 16:27:40 2167浏览 作者:王培民 责任编辑:赵历海
分类
文学新作

家乡安龙有条主要大街——北大街,这是安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条大街是古城最繁华的地方,我家的老屋就坐落于北大街中段,一条条青石板铺就的步行街道,经几百年的踩踏磨擦,显得十分光滑如镜,阳光照射下会显出行人的倒影,如下雨天走路还得十分留意,以防滑倒,街的两旁错落有序的古老商铺排列整齐,每家门侧面都放有一个盛装满水的大石缸,以备防火之用,民间称为“太平缸”从北城门进入,右侧是朱微五家两楼一底的中式砖木楼,后面是宽敞的青石铺就的四合天井,接着第二户是聂传兴家,也是两楼砖木结构古式楼房,第三户王兴志家古式茶楼,接着是王周官家砖木楼房,侧有一小巷通往四巷口水井,侧面为罗胜祥家木楼,再向前为周蔚章家两楼四门面的木楼,后面一青石板铺就的大院,院里几棵高大梓木树,侧有一小巷叫毛家巷,是通往四巷口的要道 ,再往上为一楼一底的杨记茶馆,紧靠着蒋秀全家四合天井的是我家一层古瓦房后有天井,我家邻居张鹤鸣家一层木瓦房后有四合天井、厢房、正房、仓房、两个天井、水井、两层楼。再往上是我姑爹钟正乾家两楼一底洋房,前为四门面、后有四合天井、古楼厢房、花园、鱼池、假山,别有一般雅静,隔壁为刘老四家一间木房,上为王仲清家两楼一底两门面砖木楼房,再上为苏正端家老屋二层木楼。陈国栋三兄弟一楼一底三铺面、后天井正房三间,街尽头紧靠钟鼓楼脚下,是刘贞渊家两层木楼,穿过鼓楼城门左侧通往文庙街。从北门洞城楼入北大街,右侧是刘渊家两楼一底古楼四门面,往上第二户为周罗天家一楼一底两门面砖木楼房,前方右角有一吊井,供北大街住户饮用。水井旁是卖素菜、水豆豉的李二太家一楼一底一小门面木楼,往上为罗月亮家两楼一底两个铺面的砖木结构的洋楼,后有一小花园,紧接着是我二爷王建德家两层小木楼,隔壁是黄浴光家的黄姓绸缎铺,往前是抗战老兵徐普达家一楼一底小洋楼,天井后面木楼居住着黄永初老师家,再往上是陈颂平家,隔壁是高大的洋楼房,是蒋德安家,街正中为中山纪念堂(原黑神庙),旁边为杨明能家一楼一底木楼两门面,往上是张黑孃家木楼,张家旁边是三楼一底西式洋楼为白操凡家,有四门面,后有厢房天井,旁边为张家塘出口,再往上是黄家、王守珍家、钱文奎家、王贯一家,三家小瓦房,隔壁为马世俊家一楼一底木楼,往上陈化兰家一楼一底木楼各有两个铺面。转角为宋七太家,紧靠钟鼓楼右侧城门。

在我的记忆里,这条百年老街,店铺、住家鳞次栉比,整体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又杂有几户引进的西洋式的洋楼建筑,也是安龙独有的特色商业步行街。小青瓦、石木、砖木结构,雕刻精美的门窗,屋檐下精雕细刻的挂落,加上光滑如明镜的青石条石铺就的街道,更加体现古朴的风情,店铺的韵味体现了古城风貌。它是故乡历史的折射,在时光的冲刷之下的北大街,深藏有许多故事,当你漫步在这青石条板铺就的街上,总会体会到昔年安龙古城的辉煌与繁华。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大街后生,北大街留下我的足迹,除了对先辈的敬仰之外,还有从小朝夕相处玩乐的童年伙伴,北大街两旁的店铺及老屋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北大街的一砖一石、一木一瓦、一巷一院都深深地镌刻在我心里。从1946年呱呱坠地,我就同北大街结下不解之缘,心中铭记着那些斑驳的砖墙,青砖、石墙、窗花全都是精雕细刻、非常精美。

说起儿时趣事,小伙伴的友情至真至纯,往事历历在目,从春夏秋冬、从童年至少年、从小学到初中,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洒落在北大街那条光滑的青石板上,钟鼓楼上,北门洞的城墙上都留下了我们小伙伴的光脚丫子的足迹。邻居的小伙伴有小公鸡、母牛、小钱、鸦雀、小庆、小饼、幺妹、老纠、老六、老三、十二等等都是儿时最要好的朋友,我们常到钟鼓楼躲猫猫、嬉闹、城楼下李伯娘的圆粽粑真香,每天清晨向伯妈卖荞粑的幺喝声唤醒梦乡中的人们,特别是鼓楼下正中青石板上那四个小脚板印的故事,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至今没能忘记。淘气调皮的小庆经常被儿童团长拉着,划个白灰圈罚站在太平缸旁,做作怪脸那哭笑不得的模样,逗得伙伴们捧腹大笑,十二那叽啦鬼叫的声音。伙伴们经常玩的打核桃、滚珠子、滚铁环、跳海、蹄鸡毛键、跳拱猪等游戏,娱乐的花样很多,除了闲时夜晚的娱乐,我们主要结伴到离城十几里山林去打柴,每到星期清晨,各人包上一个饭团子,杠上扁担,结队出发,有说有笑的向郊外走去。每个星期我们都会到大街吊井挑水将太平缸里的水换上一回。那时为了帮助家里生活,小庆、小饼、我家几姊妹销售蚊烟,提着走街串巷叫着卖蚊烟啰,叫卖的童声回荡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我们的声音各有不同,特别是小庆嗓子特别大,好似高音喇叭。每到夜晚我家隔壁杨二娘的茶馆里热闹极啦,鸦雀苗、杨大爷手舞足蹈比划着给茶友们说书,有时还清腔哼上几调京戏,何老伯的酥油饼,生意也特别好,可惜如今这手艺没有接班人,已失传多年了。我家对面吴老伯的炸油条、豆浆、包子馒头生意特好,因当时安龙只有吴姓面食一家,他儿子安平与我是小学同窗。登亚家门前李孃孃的清香玫瑰糖水晶凉粉是夏天尚好的冷饮。北门洞李氏糖果、麻花一个铜钱可买得五个,钟鼓楼旁宋七太货真价实的白糖鸡蛋糕,王胖太的糖食金钱酥,各种小吃应有尽有。每逢赶场天大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中山纪念堂的鼓点声,把小伙伴们吸引住,大家爬在戏台边,静静地看着周老师教徒练功。文化馆里球场上,经常是老三、母牛、佘毛和我们的活动场所,人少时打半栏,人多了就搞全场,汗流浃背,高兴极了。

大约是1956年隔壁邻居李伯及李伯娘服毒自杀,接着母牛他爹也上吊自杀,悲惨的场景,给我们蒙上了阴影,母牛家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几兄妹就靠母亲支撑养活,一时间伙伴们都失去了欢乐的笑脸,沉浸在悲痛之中。

从1966年起伙伴们大都为了生活先后离别家乡、离别北大街,老三参军,母牛进厂当工人。鸦雀、老纠、老六都外出当工人,我也参加“三线”建设离开北大街。离别故乡十五年后调回工作,这时的北大街已经面目全非,许多老房已被国家征用,变成了八大公司的门面,光滑明镜似的青石板街道已不存在,取代的是水泥路面,砖木、石墙的西式洋楼、雕花古朴的青瓦木楼已消失,变成了高楼大厦,北大街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潮起潮落,人聚人散,几代人过后,当年繁华的北大街已经被人们遗忘,北大街昔日的辉煌,也只停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

往事如烟,令人不胜怅惘,北大街的点点滴滴依然是那样的温馨和甜蜜。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团体会员及直属单位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办龙顺社区杨柳街4号
电话:0859-5213612
传真:0859-5213612
工作邮箱:529240925@qq.com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2021 安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3406号-1   备案号20010302001205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