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作品
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安龙小夜曲
安龙小夜曲
有人说,城市的叫卖声就是这个城市的一种声响符号,将之谱成曲便是一支支独具这个城市文化风韵的民歌。
《绿海》创刊回忆
《绿海》创刊回忆
1985年1月,文艺刊物《绿海》创刊号问世。 有谢丽如副县长文采斐然的发刊词:“绿海,安龙怀抱中的一颗珍珠,明洁深邃,波光粼粼,令人悦目,使人神怡。我们把这刊物定名为《绿海》,是因为绿海的沧桑,反映了安龙历史的一隅;是因为绿海的未来,将泛起安龙希望的浪花……”。刊名请贵州知名书法家易水寒先生题写。在外乡友,原福建军区司令员杨滨、四川美院教授王大同寄来题词,湖北省歌剧院剧作家朱本和寄来歌颂家乡的歌词,《南风》主编、诗人罗汛河寄来稿件。刊物登载了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民间文学、戏剧、歌曲、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地方史话及古诗文等作品。
学海虚舟
学海虚舟
学海无边,但回头就一定有岸吗?
荷花的故乡
荷花的故乡
招提十里荷塘,荷花绽放,清风徐来,暗香浮动,山水空濛,这里是荷花的故乡。
张之洞趣联四对
张之洞趣联四对
清代名人张之洞4岁至13岁在贵州省安龙县(时称兴义府)度过,据专家考证,其就读的私塾在北门坡顶西侧与筲箕湾之间的一间石墙瓦房,先生姓张名国华。属于“学霸”型的张之洞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七月,招堤“半山亭”竣工时,奉其父知府张锳之令即席作了一首近800字的《半山亭记》,此时张之洞年方11岁。时人谓之“神童”。本文无须拾人牙慧,再叙“张之洞与半山亭”,而另表张之洞鲜为人知的文采:对对子。
望海楼旧忆
望海楼旧忆
安龙在清代为兴义府治,历史悠久,胜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垂柳夹岸,芰荷飘香的招堤;贞魂毅魄,古墓新祠的明十八先生墓等都早已名闻遐迩。然而,还有一些名胜和古迹如南明永历故宫、拱极亭、玉泉寺、梓桐阁、明王墓等,由于种种原因已被毁无存,悄然湮没于岁月的长河中,如今连残垣断壁的一点痕迹都未曾留下,而且现今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的人,为数也并不算太多。以楼阁来说,晚清重臣,曾任湖广总督、军机大臣、洋务运动重要推动者张之洞,其少年时代在安龙读书习文居住的“望海楼”即是其中一例。
两任知府两种结局
两任知府两种结局
张锁和胡霖澍是前后上任的两任兴义府知府,两任知府的执政理念不同,最终得到的结局也就不一样,确实应验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哲学道理。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团体会员及直属单位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办龙顺社区杨柳街4号
电话:0859-5213612
传真:0859-5213612
工作邮箱:529240925@qq.com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2021 安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3406号-1   备案号20010302001205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