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作品
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新作 > 文章内容
飘过记忆的炊烟
2022-08-16 16:21:51 2036浏览 作者:云南 钱海 责任编辑:赵历海 唐保健
审核:李立靖
分类
文学新作

炊烟,安龙老家肌肤上一块涂抹不去的胎记,是飘荡在安龙青山绿水间的情歌,是流淌在安龙美丽富饶土地上的一首赞美诗。那袅袅的炊烟里,有我熟稔的基因和缤纷的梦想。我时刻眷恋并注视着那片喂养我长大的土地。我热恋的故乡啊,无论躯体离家多远多久(2008年,大学毕业混迹多年的我幸运地考取云南滇中某监狱的公务员,自此别离故土安龙),地位如何升迁,体内沸腾的始终是老祖宗一代又一代流淌下来的安龙人的血液,嘴巴喘出的气中仍能过滤出安龙人的元素。我忘不了家乡的炊烟,那炊烟刻在心中的记忆总是那样美妙,这种美妙的记忆是蜗居城里的人所陌生的。老家的炊烟奔涌着乡亲们的幸福记忆,史料般记载着安龙县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经济社会和乡亲父老生活上的发展巨变。

炊烟宛如一串串飘荡在乡村的音符,默默地诗化着远离喧嚣的村庄。难道不是吗?没有袅娜的炊烟,再美丽的村庄也不过是一尘不变的风景画,有了那些叠印于家乡泥屋上空一炷炷灵动的袅娜的飘带,那一尘不变的风景才有流动之美,有了回味无穷的诗情画意,好比一首美妙的歌有了动听的音符。炊烟镶嵌在乡情素朴的画框上,挂物般葱茏恬静,岁月完成了无数次转身,在背叛农村,成为城里人十余年后的今天,在我童年记忆的上空,炊烟的味道,炊烟不断嬗变的姿彩还在浓浓的飘荡。

炊烟是乡村的符号,炊烟升起,比水牛还要强壮的群山就醒了。炊烟记载着我家乡人一天的幸福,炊烟是农村人记录在农村版图上的日记。星星还在睡梦中,我的父亲母亲和一帮农村的父老乡亲早起了床,零零散散相继亮起的灯光撕碎了久久不愿拉开的夜幕,借着零散的灯光,所有的一切仍然仍没挣脱夜幕包裹、墨汁浸泡过般漆黑一团,只留下一个模糊不清的大体轮廓,唯独那轻歌漫舞,扶摇直上的炊烟好比黑暗中闪烁的明星,格外惹眼。炊烟伴随着日升日落的节拍起起伏伏,是那样的训练有素,在风儿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口令即刻变换着姿态,向东、向西、向南、向北、直冲云雾,卧倒、整整齐齐,她们成了每一户人家派出的代表。摇曳身姿的炊烟或者白色或者蓝色,让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散着柴草燃烧沁散出的疏淡而温润的清气,夹杂着喷薄欲出的淡淡清香。没风的时候,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夸张惊叹号;微风的时候,炊烟似一个妖艳舞女挥起的长长衣袖;风大的时候,炊烟似愤怒而狂舞的蛟龙,如同《十面埋伏》的琵琶曲越弹越烈,似乎到了“掠走村落”的程度。千万年来,炊烟都在如此与岁月进行交流。我爱选个高的地方俯视这来自于炊烟的千姿百态的自然之舞,看这些不是云却跟云一样放牧在蓝天白云下的飘带,看袅袅炊烟挽起多情的清晨与黄昏。

炊烟是母亲发给儿女的信号,远远地只要看到家中小屋顶冒出炊烟,说明母亲已开始烧火做饭了,再贪玩回去晚了,又要挨揍了。

故乡四季轮回寒暑易序的岁月中,时常变换的田间地头的庄稼和河边的花草,不变的是盘桓在青瓦上的温馨而醇香的炊烟,以及伫立在在一炷炷炊烟背景中的母亲。炊烟记载着母亲作为“家庭主妇”的尽职尽责。母亲的身上,聚集浓缩着农村女性辛劳隐忍的身影,难道不是?当蘸着朝霞的鸡鸣声响彻村庄时,母亲便踏着第一缕晨曦,开始了锅碗瓢盆的人间交响。绽放于乡村帽沿上的炊烟,是父母亲用颗粒饱满的汗珠浇灌出的风吹不折、雨淋不湿的庄稼。土地贪嘴,炊烟也不会消瘦和枯萎;风调雨顺,炊烟更加丰盈蓬勃。炊烟是丰衣足食的象征。炊烟是农家人的菜谱,喜欢揩油的炊烟经过孩子们尖鼻子的过滤,火腿肉扑鼻的香,洋葱刺鼻的香都分解出来。

炊烟是乡村风景里永不褪色的民间艺术,是维系蜗居在城市的农村孩子与故乡之间情感的脐带和筋脉。炊烟与镰刀、犁铧、锄头一起成为农村的象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住宿条件的改善,玉米杆、柴禾等燃料被蜂窝煤取代,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小了,淡了、少了、不太壮观了。不久前回了一趟老家,走进灶房才发现,家里用了十来年的土灶也没有。猪吃的几十年都是熟食,如今科学喂养,都兴起了喂生食,猪食不用再煮了,家里的土灶自然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土灶不用了,原先被烟熏火燎过的黑糊糊的灶屋墙壁也改了头换了面,刮上了洁白的防瓷。墙面白了,屋顶白了,灶房里的一切都变了,液化灶、电灶、电饭煲、电烧锅、电压力锅、微波炉、一切都是新的,灶房里烟雾缭绕的场景成了回忆。母亲长年累月被烟雾熏得不再明亮的眼珠明亮了许多。母亲的头发被秋天的霜和冬天的雪染成了白色,再天长日久地遭受烟熏火燎,更白了。一家人的生命都地她打点,致使母亲那嚼过苦难的牙齿再也咬不断时间,一颗一颗地下了岗。当看到洁白的墙壁和满屋自的高档炊具,母亲干瘪的嘴巴一下子笑成了一朵虽已干枯而仍然美丽的花儿。灶房里没了炊烟的痕迹。突然闻到一股烟味,也会撩起一腔心事和满腹感概。

爬到高高的山嘴,俯瞰这个生我养我留给我太多炊烟记忆的地方,童年记忆中那壮观的炊烟景象没了,偶有几家人的屋顶上还能冒出几团棉花似的炊烟,掐指细数,总只是那么的几团,孤独的几团。凝聚着无数血汗而又帅气的小洋楼,谁家舍得让炊烟糟蹋?也许这孤伶伶的几团某一天也会消失。

炊烟留下一道道华丽的梦境,几箩筐浓情也无法收买和收挽留住飘逝的炊烟,索性就让它永远驻扎在我的心底吧!炊烟。乡村。是炊烟把乡村点燃,这对千百年来剪不断相依附的词眼里、炊烟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此刻,我的心里荡起了难以名状的涟漪,有遗憾、有欣慰、有回忆。没了炊烟,农村还叫农村吗?没了炊烟的农村,给人的感觉好像喝咖啡里没有放方糖,再高档的咖啡喝进嘴,心里都是遗憾,看来注定只能沐浴在炊烟的幸福记忆中了!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团体会员及直属单位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办龙顺社区杨柳街4号
电话:0859-5213612
传真:0859-5213612
工作邮箱:529240925@qq.com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2021 安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3406号-1   备案号20010302001205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