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桐城诗人倪昌运诗:“何处堪消夏,招提夜饮中。呈妆杨柳绿,向脸芰荷红。朗照天心月,凉生水上风。清虚烟雾裹,疑在广寒宫。”说的是安龙清凉宜人的气候。安龙城小巧玲珑,很美!南距平陆、街市鳞次栉比、依山而筑、人文荟萃、商旅繁盛。北临上万亩水面的陂塘海子,海子中招堤横亘酷似西湖。入夏陂塘海中的十里荷花争奇斗艳,阵阵荷香伴着稻香,香风伴着凉风沁心入肺的凉爽。据《安龙县志》和安龙挡案馆馆藏挡案记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全国全民抗击日本侵略战争中,抗战部队入境休整整训,部队仓储后勤保障部门陆续迁人,成为抗战部队休整和后方供给基地,邻省几大银行内迁,成为闻名遐迩的金融之城。安龙各族热血男儿精忠报国,为抵御日本的侵略保卫大好河山,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顾安龙在抗战中的历史,那金戈铁马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
1937年7月7日,划破卢沟桥夜空罪恶的枪声,揭开全中国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的全民抗战序幕。安龙各族人民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热潮中。这一年安龙在外求学的热血青年,返乡组织“拓荒剧社”、“力行话剧社”、“四维国剧社”。组织学校师生排演话剧《夜光杯》、《江山好》、《风凰城》、《黄花曲》,京剧《打渔杀家》、《四郎探田》等剧目,在全县公演义演,慰问在县城休整的抗战部队。安龙处于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时有流亡学生于街头演唱抗战救亡歌曲,全县中小学均组织歌咏队,县民教馆举办歌咏竞赛,演出《国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这时期群众音乐活动形成高潮,抗日救亡歌声响彻城乡。
1937年12月26日,安龙县妇女救国会成立,珠泉女子学校校长赵秉仪任会长。妇女救国会组织全县机关、学校、人民团体、妇女投人到全民抗战宣传活动中。提出:一、认清敌友;二、清除汉奸;三、亲爱团结;四、加紧工作;五、增强防空知识等宣传口号和措施。组织宣传队每逢星期天或赶场天在场口和街头设演讲台进行宣传,宣传内容主要是:报告前线战争情况和国内民众抗日活动情况,呼吁全县民众团结起来进行抗日活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促抗日早日胜利。鼓励青壮年踊跃参军抗击日本侵略者,恢复失地、为国雪耻。组织妇女开展“献金”和“拥军”活动;仅1938年1次捐款2150元;发动妇女为前方将士做军鞋,仅1944年1次,各界妇女捐献布鞋2130双慰劳抗战部队。
安龙地处贵州、广西、云南边界,自古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抗战时期,为联通广西、云南、贵阳,打通西南交通要道,保障战时陪都重庆的物资供应。安龙县征召民工2万余人,投人到晴隆至普安,赤水至威宁,安龙至兴仁,安龙至顶效,安龙至八渡的公路修筑。仅安龙至八渡公路,安龙县承担56公里的土方挖填工程任务。1938年6月开工,到1940年4月完工。安龙县出动到施工段民工11735人,专业石工400人,自带粮米菜款,没有任何薪酬;按军队编制组织军训施工,全凭手工和简易工具,每天施工工时达12个小时.七旬老人王仁孝石工手艺精湛,被授石工队长带400民工赴工,自捐银币四百五十元,为困难民工代交粮款。王大师带头在险要地段施工,曾从悬崖上摔下负伤。安八路施工环境艰险,雨季瘴疠频发,有800多民工为筑路献出生命。
1944年4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工程委员会,函告贵州省政府,在安龙县修筑轻便机场。选定县城北约5公里的白泥田处修筑机场,历时两月紧张施工建成投用,机场跑道宽53米、长60米,可供轻便飞机起降。
安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温度15℃,是远近驰名的宜居城镇,安龙山间盆地土地肥沃,分布着数个万亩大坝,是贵州西南驰名的的米粮仓。加上地处黔桂滇边隅,有“独立三边”之称的军事位置。在抗战年代,无疑是抗战部队休整和后方供给基地,医院和学校内迁首选地,安龙有滇黔桂三省通衢之称、经贸发达,还有6家省级银行迁人安龙。
1931年5月,第25军6团进驻安龙,团长何绍郷,次年6月,该团扩编为第4旅,1934年10月离境。
1935年4月,第121师660团入驻安龙,12月,贵州绥靖区司令部1个营入境。
1940年4月,第6军49师入境整训,该师辖步兵3个团,师直5个连,师长彭壁生,1942年12月离境。同年后方勤务部第58粮服仓库入境,驻于招提。
1941年4月,贵州省保安直属3大队入境,该大队辖3个中队,大队长张士起。同年6月,军政部第176伤兵收容所入境。
1942年5月,军政部第35后方补训处第1团1营,驻境接收新兵,营长王玉明。8月,安兴师管区补充第2团入境接兵,团长张镇英。
1944年2月,第57军新编第八师,入境整训,师长吴俊。同年6月离境,开赴抗战前线。同年陆军第54师战斗部进驻安龙。
1945年,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安龙办事处入驻安龙,主任何康民。第四战区各部门先后入境,兵站总监部镇2支部,负责人袁志善;总监部第3加油站,站长李镇南;总监部第15分站,站长李野清;总监部第2粮服库,主任黄官发;总监部第一船舶管理处,站长邓权庆。荣誉军人柳州管理处,主任黄梦烈;总监部第一油库、库长荣堂;总部清理办事处,主任黄和春;总监部第三加油站;总监部第四兵站;黔桂湘边兵站总监部第14粮库。
先后陆续迁入部队后方的部门有:贵州省全省防空司令部无线电台,台长刘辉忠;陆军军官学校防空无线电台第42支台,台长张清时;军政部第13手术大队,队长张荣;陆军第134医院;军政部第16卫生材料库;宪兵团二营五连;汽车1团;战车第6营;陆军军区学校防空无线电台;美军陆军第八师联络组军官10人,土兵59人,分驻龙广、屯脚、县城;美军供应站大坪停车场。
陆续迁入的地方单位:贵州省农业水利贷款委员会,在安龙建工程处,主任汪如萍;卫生署医疗总队第13巡诊队,主任潘祖铭;资源部珠江区航运局,局长周远明;云南公路管理局,局长潘德洪;贵州制粉厂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黄春和。
金融部门从南宁迁人安龙的有:中央银行,经理朱志清;广西银行,经理程座;中国农民银行,经理游伯良;南宁中国银行,经理谢永烈;交通银行安龙通讯处,负责人陈洪维;财政部南宁国税司,主任霍启谦。
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国领土,掠夺我国的宝贵资源,杀害我们的同胞,无恶不作,激起安龙县各族人民的义愤。1941年6月3日9时30分,日本飞机投下一颗重50磅的炸弹,轰炸偏离县政府30米的居民区罗家院。炸毁民房22间,县政府房舍5间,炸死居民20人,伤3人。安龙热血男儿踊跃从军,奔赴抗击日军的浴血战场。1942年,坡脚乡布依族青年陆伯臣、刘土方、黄文翔、刘永振、刘启祥相约到前方杀敌,刘伯臣在县城欢送会上演讲:“没有国哪有家,更说不上个人了;我们深知敌人手段恶毒,老早就要到前方拼命去。我们是去为同胞兄弟们报仇,收复大中国失地。”抗战时期,安龙有7192名青年应征入伍,其中有3年应征人数超千人,1942年、1943年两年应征分别同为1343人。当时安龙县人口在10万人左右,5万多男人除老弱病殘外还有多少,可见安龙青年报国从军的热情。抗战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安龙籍参战将领有:刘体仁少将,韦杵中将、贺锡恒中将、布依将军、翁小齐中将、何世统中将、王伯勋中将等;另有文化名人《中央日报》社长王亚明,中共地下党张凤鸣等。
在抗击日军的浴血战场上,安龙籍阵亡官兵近千人。民国县政府档案能查到有姓名者仅71人,他们是上尉连长蒋光景,1938年5月,在徐州阵亡。上尉连长王龙,1937年在上海阵亡。上尉连长王旭,1933年4月在长城古北口阵亡。副团长王懋长,1938年9月2日,在河南商城阵亡……1938年9月,陆军第103师将在湖北广济牺牲的5名安龙籍烈士,通知安龙县入忠烈祠祭祀。1939年8月,安龙县政府在西门改建“忠烈祠”,制备抗战阵亡将士牌位入祠奉祀慰忠魂。每年7月7日,县长、驻军首领,率全县民众、军人、学生,以鲜花、时果、素馐清酌,敬祭抗战阵亡将士。
抗战期间,安龙藉将士和全国军民一道,用血肉筑起一道敌寇不可越逾的长城,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其中王伯勋将军在滇西松山战役的贡献,被载入史册。
1942年夏,日军经缅甸入侵云南,占领了滇西龙陵、腾冲、松山地区,为了控制滇缅公路,在松山滚龙坡一带修筑了极其坚固的工事,号称“松山防线”。由日军的精锐部队五十六旅团坚守。日军曾发狂言:“中国军队不死亡几十万人,休想攻下松山。”
面对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被日军控制的现实,蒋介石下令抽调几十个师,组成远征军,由卫立煌任最高司令长官,旨在打通滇缅公路,占有仰光海口,以便随时接运盟国支援的作战物资。
一九四四年夏季,为配合驻印度的盟军发起的缅北攻势,远征军各集团军与日军展开了鏖战。与此同时,进犯贵州的日军先头部队已达独山,这就助长了入侵滇西日军的嚣张气焰,他们扬言,将在昆明会师。
考虑到敌人的狂言有实现可能,蒋介石令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宋希濂部攻打日军坚守的松山阵地。因松山是龙陵到惠通桥的咽喉,东距惠通桥约二十公里,西到龙陵约四十公里,地势险要,山高林密,坡陡路狭,易守难攻。日军利用险要的自然地形,在松山顶峰和滚龙坡一带修筑了隐蔽而又坚固的工事。
敌人就地取材,用直径二十至三十公分的大树两层作盖材,上面积土达一米以上,其坚固程度,不亚于混凝土结构。加上伪装得巧妙,我军用飞机炸、重炮轰,都无济于事。
宋希濂部攻打了二十多天,伤亡惨重、未能攻下。蒋介石下令第八军接替宋部继续攻打。
第八军攻了近一周,发现敌人阵地火力配备很强,确实难于硬攻人阵地。
此时,反攻滇西的远征主力部队,正与日本侵略军鏖战于腾冲、龙陵之间,松山未攻下,必影响滇缅抗日总反攻。
眼见松山难以攻克,蒋介石急了,电令远征军最高司令长官卫立煌转告第八军,若再限一周攻不下松山,将对第八军师以上军官以贻误战机论罪,捆送重庆,交军事法庭按军法从事。
在此紧急时刻,何绍周立即召集副师长李弥,参谋长梁筱斋,一零三师师长熊授春、副师长郭惠苍,荣誉师师长汪波,八十二师师长王伯勋、副师长王景渊开会,号召大家献计献策,想方设法攻下松山。此时,王伯勋想起在陆大学习时工兵教官讲过,有时飞机、大炮难于摧毁的工事,可充分发挥工兵的作用,采用爆破战术。于是王伯勋在会上提议:是否考虑采用“近迫”作业和“对壕”作业,装入大量炸药,将敌军工事炸毁。
何绍周采纳了王伯勋的建议,会上即决定由八十二师副师长王景渊,指挥该师曾元三的二四四团和八军工兵营共同执行任务。
接受这一艰巨任务的官兵们不辞劳苦,在松山顶日军堡垒附近直下约三十公尺深处,掘成两条地道,构成两个炸药室,装进约七吨半黄色炸药( TNT )。起爆后,将整个松山顶都抬翻了。坚守松山的日军全部被炸死。对滚龙坡碉堡内的顽敌,是采用当时美军提供的最新武器火焰喷射器摧毁的。
至此,坚守松山防线的侵华日军五十六旅团共约三千多人,全部被歼灭。打扫战场时,仅在后面的掩蔽部内俘虏了二十多名军妓和二十多名勤杂人员。
当天晚上,日本东京的广播:“松山防线‘玉碎’,五十六旅团全员战死……”
重庆电台播送了总参谋长何应钦的讲话:“日军吹嘘的攻不破的松山防线,被我第八军摧毁了,日军五十六旅团全部被歼灭。从此,扫除了滇、缅国际交通线上的最大障碍……”
第八军在攻打松山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了约两千人。荣誉师的荣三团副团长陈叔铭,在进入敌人阵地时触地雷阵亡。
松山歼灭战,粉碎了日军会师昆明、长期控制滇缅公路的梦想,在抗日战争史上,是一次值得记载的战役。
由于第八军在松山战役中立下了战功,该军副师长以上的干部都得到了报升。何绍周升任云南警备总司令,李弥升任第八军军长,王伯勋升任第八军副军长兼荣誉师师长,王景渊升任八十五师师长。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