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艳阳高照,受好友相约,我们一行四人驱车沿着盘山公路,直奔安龙县龙山镇下坛村,参加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在古城安龙三十五里外,有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古村落——下坛村,村庄四周群山环抱、山峦连绵起伏,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刻画出美妙奇观的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美丽画卷,展示着世外桃源的美丽壮景。那高大耸立的将军山,威武雄壮,好似一员大将军守护着寨民的安宁。
春暖花开时节、万物复苏,高山之上的燕子洞,张开她那宽阔的胸怀,迎接着上万只春燕归巢,群燕翩翩起舞,好一幅壮观奇景,似与云南燕子洞媲美。
顺着筏子河四级电站旁的凉风洞往里行走,洞内上万年大自然造化的奇观景色使人陶醉,仿佛进入水晶宫里步出洞外、一座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母子型态的石山展现眼前,恰似一婴儿熟睡在母亲的怀抱中,向人们展示着伟大的母爱。
当你站在凉风洞口往前方眺望,一头睡狮已醒,正昭示着下坛村振兴,布依人家奔小康、建设美丽新农村奋发的精神。
迴望左面、轻风徐来,层层绿油油的梯田之上,蓝天白云之下一片红枫山林显得更加美丽壮观,亨受下坛红枫林之美
穿过茶马古道,来到下坛产粮坝区,约五百亩产粮大坝子一望无涯,稻田一片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色波浪,迎接远方的客人到来,一条弯弯的小河清澈见底,穿过坝子,她是游人娱乐戏水的乐园,这可是下坛的“”小七孔”,再仔细看,田坝中央那神兽金蟾旺财的瑞兽,给勤劳善良的布依人家迎来锦锈前程。翻越几座小山堡,顺着进村的碎石路走进石头砌成的寨门,展现眼前的百年古寨,遥望云天深处的古寨,思绪便如小鸟一样随着缕缕乡愁飞临那围着寨子的青山之下,地灵人杰,在大树环抱中那座贺氏宅、牌坊、楼阁、檐翼欲飞、那鳞次栉比的贺宅庭院、富丽堂皇、幽深静谧、早已荒芜。但寨中还保留着明未清初原有的民俗建筑,勤劳善良的布依祖先们早在明洪武年间觅得这块风水宝地,远离喧嚣尘世的桃源圣壤,便迁居于此地,几经悠久年代,形成这古朴典雅的“桃花源里的人家”。生活在这里的布依人们,不但立足于农耕,也涉足外面的世界,曾经繁华的古寨在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出了个进士贺朝刚,至今还保存官府所赠牌匾一块,悠悠岁月如云逝,浪花淘尽英雄、千古风流人物。而今惟有古老的吊脚楼、石牌坊、画栋雕梁,翘檐精美、精雕门窗,木雕屏风、石凳、石柱、四合院落、玲珑剔透,精巧华美、古色古香,一条贯穿前后寨门的青石板路光滑明亮,清潵见底的龙井,滋润着这方土地。站在高处瞭望、优美的民居环境,宁静如画,真是一处休闲养身的圣地。
布依同胞们着节日盛装,吹奏八音,载歌载舞,或坐唱古歌悼念先祖,或对唱山歌赞美当下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现实新农村、新房子、新车子、新气象的赞美。
再沿着山间小道前行,可观赏对面山崖之上大自然赐予人类特有的天然十里彩画,隐隐约约的千字天书,沿途各种竹林、珍奇树木让人赏心悦目,使人心旷神怡。
千百年的古树盘根错节相依在没有一点泥土的大岩石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穿过茂密的原始林区,来到接龙桥畔,几棵情侣红豆树、好似一双双恩爱夫妻相互拥抱。古人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摘,此物最相思”。村民为树取名鸳鸯树,百年古树金丝楠木等植物都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来到这里就如进入植物王国。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山青水又长,“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里是中央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央工农红军长征经过下坛村,红军宣传队在花障岩石上书写有抗战标语,时至今日还清楚可见,特别是红军的革命精神深深的铭刻在布依人的心里,给年青一代留下了珍贵的红色记忆。
今天,神奇下坛,洞天福地的布依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立足于故园田头,踔厉奋进,以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向外界开拓绿洲,保护和建设好大自然及先辈赐予我们的这片桃花源般的风水宝地,下坛村的布依族人将以饱满的热情来装点故乡的山水画卷。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