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路过招提,一个卖糖画的小摊边围了几个人,我也停下脚步看了一会儿。卖糖画的师傅熟练地从锅里舀出一勺焦黄的糖汁,在石板上快速地浇出了一只鸟,又朝鸟身上贴一支竹签儿,再用铁尺铲起来递给边上那个瞪眼馋着的小女孩,小孩子拿到糖画立马咬一口就乖乖地跟着家长逛招提去了。小孩子手上拿的那只鸟是传说中的凤凰,我最喜欢的百鸟之王,现在10块钱就能买到,不过这凤凰的造型真的比不上我们小时候可遇不可求的那种。
小时候常见一个卖糖画的师傅在鼠场口或是在罗家院路边支个摊儿,一个小炉子,一口装着琥色糖汁的小锅,师傅面前是做糖画的石板,左边有一根绑着稻草的展示棒,上面插着几根做好的糖画样品,样品下面是个简易的木质转盘,盘上画满了一圈糖画造型,中间有根木指针。买糖画只能凭运气,五毛钱转一下指针,指针停在哪幅画的上面,师傅就给你做哪幅画。我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转到蝴蝶啊草帽啊……因为又小又不好看!每次转糖画时,边上都会围着很多小孩,有的会帮你一起鼓气“龙、龙、龙……“凤凰、凤凰、凤凰……”喜欢恶作剧的就会在边上喊“草帽、草帽、草帽……”喊完一溜烟就跑远,生怕被捉住。然而我们的注意力全都放在转盘上,跟着指针渐渐停下而屏住呼吸,如果是停在简单的画上,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感叹一下,然后各自离开;若是转到了“龙”或者“凤”一类又大又好看的画时,大家就来劲儿了,非要等着糖画师傅做完递到得意洋洋的小手里时大家才会带着羡慕的眼神慢慢散去,就连围观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那时候糖画师傅做的凤可不是现在这种平面图——不仔细看还以为就是一只尾巴长一点儿的鸟。糖画师傅做糖画时,左手会先习惯性地往石板上一抹,石板上的油便均匀地铺开,接着,糖画师傅会迅速舀出糖汁,可你只能看见他的手上下左右翻飞抖动,根本看不明白糖汁是怎样凝成那么活灵活现的画。看得你眼花缭乱时,石板上就出现了冠、身子、尾羽……各个身体部件,一根竹签朝糖锅里一滚,蘸取糖汁后飞快粘在凤凰的身体上,接着师傅手里的铁尺点、按、压、铲……把做好的身子取出插在稻草棒上,再用糖汁粘合冠,尾羽……最后取两粒红色的或是白色的珠珠糖粘在眼睛部位,一只立体的凤凰便俏生生地站在稻草棒上,随着孩子们的赞叹,糖画就被递在那个儿的手里。可不似现在这般,5块10块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造型。
记得自己有一次也很幸运地转到了风,那叫一个得意啊!走路的步子都迈得比平时小,手里的糖风凰举得那叫一个高,也不觉得手酸,生怕路人看不见我手里那只晶莹剔透展翅欲飞的琥风凰。糖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也舍不得吃呀!小心地在翅膀尖儿上轻轻抿一下,迎着沿途小孩子们惊羡的目光回家,到家就把大凤凰插在窗缝里,等下定决心要吃时糖化得只剩一根竹签儿,光溜溜地插在那儿了……
至于转到龙的,那概率更如同现在买彩票中大奖一般。我也只见过一次造型复杂的龙,得要两根竹签儿才能支撑住那庞大的身子,可见龙头随时会喷水或是喷火的模样,却是叫人相信,龙就是这副威风凛凛的模样。
如今糖画依然在流传,可是曾经那种精致早已消失不见,大约是沾染了浮华吧,再没有记忆中的甜美。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