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刊登于2016年《安龙文史资料选集》
风和日丽 ,晴空万里 ,好一个艳阳天!
1985年8 月1日 ,对于安龙县的人民群众来说 ,是个难忘的日子 ,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 ,前国家主 席、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 ,在前省委书记朱厚泽同志和黔西南州书记王安泽同志陪同下, 专程来访安龙这座风光秀丽、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头天下午 , 我们县委办公室接到州委办公厅电话通知 ,说明天有贵宾将要来访安龙 ,请做好准备。同时强调了州委领导同志的明确指示:既要热情 ,又不得张扬 。于是我向县委领导同志作了汇报 , 并召开县委办公室人员会议 ,作了相应的安排。
上午 10 时许 , 州委办公厅的车队开到我们县委大院。我们立即上前迎接。省委及州委领导同志和随行人员共 20 来人 ,可谓轻车简从。
我们请客人到县委常委会议室休息 , 并打来热水给 他们洗脸 ,以消除路途中的风尘 。之后便递上一杯热茶 ,让他们边喝茶边交谈。不一会 ,随行人员自然而然地离开 县委常委会议室 ,只留下了将参加汇报会的人员。
除锦涛、厚泽、安泽及州委副秘书长陈恩锡外 ,只有安龙县委的三位常委 ,即县委书记何永康、县委副书记申启天、县委常委兼县委办公室主任夏昌林。
此时 , 厚泽同志对在场的人员说:"锦涛同志受党中央派遣 ,来贵州主持省委工作 ,初来乍到便来看望大家 , 这是很难得的事 。下面就请安龙县委的负责同志简要汇 报一下县委的工作情况。 "
于是 , 县委书记何永康简明扼要地汇报了安龙县委贯彻党中央关于"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重要 指示 ,结合安龙实际 ,狠抓以粮食为中心 ,大力发展农业 生产, 同时抓紧工副业生产 ,推动县级经济发展的情况。锦涛同志听得很认真 ,不时地点头表示赞许。
县委副书记申启天作了补充发言 。他着重介绍了县委以典型带路 ,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思路。同时以龙山区 颜学益利用本地资源 ,组织农民烧制焦碳推销到广西 , 以及龙广区顾屯村的张世林把村民的芭蕉芋粉条收拢来 , 批发给外地客商的实例 , 说明因势利导发展地方工副业大有可为。
锦涛同志听后 ,连声称道。他打着手势借用中国女排取得五年冠的体会作比喻 , 加重语气强调:"发展地方工业 ,搞好农村工副业生产 ,就要打好短、平、快 ,把经济工作搞上去 。"厚泽同志接过话头 ,说:"要好好体会锦涛同志打好·短、平、快'指示 ,争分夺秒 ,搞好经济工作。"
汇报会后 ,安泽同志说:"安龙县是我的故乡 ,这里的招堤值得一游 ,请领导同志走走看看。"
说着 ,大伙便起身走到县委大院 ,乘车前往招堤。
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伸出双臂迎接贵宾的招堤 ,此时正是"夹岸杨柳绿 , 向脸支荷红"。那么清纯 ,那么端庄 , 那么动人 ,整个儿展现出一派大写意水墨山水画的丰姿。
锦涛同志问:"为什么称作招堤? " 安泽同志便指着 我:"小夏 ,简单说说。"我便简短地将当年招国遴主动出资,并动员组织民众集资治理水患 ,修堤防水的事迹作了 介绍。
厚泽同志说这就是为了老百姓办好事嘛。锦涛同志点头说是这样。
来到摩崖石刻"绿漪"处,安泽同志提议照张像留念。 于是 ,在大伙站好后,随行的一位工作人员打开相机,留下了当天锦涛同志在招堤时的照片。
摄影后 ,只有永康、启天和我三个人一直陪同锦涛、 厚泽、安泽游览外,其余人员则三三俩俩地各自分散了。
我们朝着"苕清霅绿"山门拾级而上 ,边走边说 ,谈笑风生。
来到涵虚阁前的一览亭,大家凭栏远望,十里荷花尽收眼底。领导同志们不时指点着,询问着,我们便尽力地 作出令他们满意的回答。大伙都沉浸在一片深情而欢快的氛围中。
从一览亭移步到半山亭, 在张之洞十一岁时写下的 《半山亭记》碑文前驻足凝望 ,每个人心中若有所思。
见领导同志们对招堤的人文景观如此饶有兴趣,我趁势转身指着一览亭石柱上的楹联,说这很有意思。话音一落 ,锦涛、厚泽等领导同志便把目光投向石柱。安泽同志叫我念念。我一字一句地大声念了一遍:"携酒一壶 ,到此间畅谈风月;极目千里 ,问几辈能挽河山! "厚泽同志笑了笑 ,说:"今天 ,我们不谈风月 ,只谈风云。"他指着安泽、永康 ,"问几辈能挽河山? 要靠你们 ,靠你们大家 ,把安龙建设好 ,把黔西南州建设好。"此时,锦涛同志也笑了起来,语气坚定地说:"对 ,我们就是要一心一意谋发展 ,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
参观了涵虚阁、一览亭、半山亭,我们陪同领导同志们原路返回。领导同志们的游性依然丝毫未减 ,看着那争奇斗艳的荷花 ,看着那碧浪翻卷的荷叶,加之那内涵丰富的各种人文景观 ,他们有时俯首低语,有时则阔步高谈。
即将登车返程之时,厚泽对着锦涛问道 :"感觉如何? ""不虚此行 ,安龙是个好地方。 "锦涛同志高兴地回答。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