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作品
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新作 > 文章内容
父亲的“品”字归宿
2022-07-01 09:11:56 2386浏览 作者:王德书 责任编辑:赵历海
分类
文学新作

18年前,在母亲离世不到一月时间,父亲也霍然随去,按照父亲的遗愿,与母亲同眠于龙头大山下“品”字山形的一处佳城。此处是父亲自己生前选定与母亲的归宿,当我在历经人生的几番风雨后,幡然醒悟到父亲选择归宿地的深意。

父亲一生如铁。由于祖父去世得早,为了生计,从11岁学打铁到13岁独立开铁匠铺一直到73岁临去世前的几个月,每天以铁锤为伴,叮叮当当敲打着如歌的岁月,在父亲58年不停的敲打声和火花飞溅中,我们六个儿女一个个地上学、长大、成家立业,而当父亲刚放下手中的铁锤时,却与母亲一起被无情的病魔拽到另一个无忧的世界......

父亲一生以孝为先,对祖母极为孝顺,但凡祖母的话语父亲唯听是从,记得在粮食紧缺的年代,我们一家吃糠吃菜,但父亲总是想办法借、赊、讨来大米单独做给祖母吃;当我的么叔要接祖母去他们家照顾时,父亲当仁不让,不惜与么叔“翻脸”,硬是将祖母留在我们家,直到祖母去世......

父亲温和善良,助人为乐。前来找父亲修打镰刀、锄头等家具的大都是农村人,对于没有钱的或小家具修理,父亲就让他们赊欠或不要钱,还常常留他们食宿;对于亲戚、寨中哪家有大小红白事情,父亲总是放下正忙的打铁活计前往帮忙;父亲处事正直公道、敢说敢断、以理服人,特别是寨中有纠纷扯皮的,父亲一到总能圆满解决;父亲学得一手治牛马发水病的绝活,曾帮助邻里治好上百头牛马,但从不收一分红包;由于父亲的善良和广接人缘,在农村认为铁匠的“命硬”,为保平安,所以很多家都将儿女接拜给父亲做干儿女,父亲也记不清接了多少个,只说大概50多个。

父亲也曾有过辉煌的岁月。上世纪的1958年入安龙机械厂成为一名正式工人,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三年当上了车间主任,曾到过贵阳、昆明参观学习。上世纪1964年由于家庭负担重,自己辞职回家,当上了生产队长。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不对我们“动粗”,最多是口头上批评教育。由于父亲的为人处事好,很多人讲到父亲总是由衷佩服和感念。

而今,父亲母亲同眠于“品”形山中18载并早已融入其中,在18年对父母的思念和人生跌宕起伏中,我终于知道父亲当初选择“品”形山作为自己归宿地的愿望,父亲总是冥冥中叮嘱和告诫我做人的原则和道理:人品第一。在教书育人工作37年中,其实我也总是在慢慢践行着父亲的心愿:教书育人,育人为先。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品”形山,象一座人生灯塔时刻照亮我做人做事的前程。

“品”形山中的父亲母亲,您们安息吧!

 

2022年6月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团体会员及直属单位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办龙顺社区杨柳街4号
电话:0859-5213612
传真:0859-5213612
工作邮箱:529240925@qq.com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2021 安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3406号-1   备案号20010302001205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